近三十年來,隨著我國制造業的強勢發展,緊固件產業作為制造業生產鏈上不可或缺的基礎件,同樣取得了長足進步。據統計,全國有近2萬家緊固件生產企業,其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在十一五期間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未取得
- 2015-01-23
近三十年來,隨著我國制造業的強勢發展,緊固件產業作為制造業生產鏈上不可或缺的基礎件,同樣取得了長足進步。據統計,全國有近2萬家緊固件生產企業,其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在十一五期間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未取得實質性進展,面對十二五規劃制定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構造背景下的新型的工業化進程,緊固件行業的發展實際上已處于瓶頸期。不少廠家的生產規模基本穩定,也鮮有新的緊固件廠投產,是產業的發展已經達到飽和階段嗎?實際上并不盡然。 探其究竟,主要還在于我國緊固件企業所生產的多為低端產品,生產方面有飽和的傾向,在較高端產品的生產方面卻還大有發展空間。如不少中高端乘用車的發動機螺栓、底盤輪胎螺栓,有60%-65%必須進口。關鍵是行業的技術水平,技術裝備和產業能力還達不到相應的要求。 一個緊固件企業的良性發展,必須建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培養產業的內在動力,但當前我國大多數緊固件企業由于創新能力不足,缺少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少,企業的技術人才匱乏,生產隊伍不穩定,一線員工未經足夠培訓且流動性又大,企業日常生產窮于應付繁雜的低端或較低端產品,被動式的生產模式和不穩定的市場環境。不可否認,諸如人力資源匱乏、核心技術缺位以及市場拓展乏力這些內源性缺陷的存在,必定對行業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時***,緊固件行業以速度換市場和用成本換資本的優勢已經弱化,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主要擁有成本優勢而缺乏核心競爭力優勢,屬低成本的、低技術的外延式擴張模式;只有創造價格差別的能力,而缺乏創造產品差別的能力。這種情況決定了緊固件行業的制造屬性,而非創造屬性。大而不強缺乏核心競爭力的生產方式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應對經濟發展轉型的形勢下,不少企業難以為繼,緊固件企業已進入發展的瓶頸期,面臨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