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面臨一場遠比制造業或者房地產泡沫破裂更加嚴重的問題,即環境問題。在環境治理方面,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民建***副主席辜勝阻表示,“中國環境治理應該雙輪驅動,一個輪子是法制化,即靠良法實現善治,另一個輪子
- 2015-03-27
中國正在面臨一場遠比制造業或者房地產泡沫破裂更加嚴重的問題,即環境問題。在環境治理方面,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民建***副主席辜勝阻表示,“中國環境治理應該雙輪驅動,一個輪子是法制化,即靠良法實現善治,另一個輪子是市場化。”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認為,鐵腕之外的經濟杠桿在治污方面有可能產生全面、持續、內生的制度效應。 中國的污染治理單靠政府出資是無法實現的,因此,必須提高杠桿率,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下,開發新的衍生品。辜勝阻認為,推動綠色金融的過程中,還要建立和完善對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機制。 中國節能服務委員會主任、北京神霧集團董事長吳道洪認為,污染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是技術創新,徹底消滅落后的工藝。廣東東莞水務投資集團董事長鄧偉斌表示,目前中國的環境技術還缺三化,標準化、集成化、規模化,這三個化在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把高效和境外先進的技術進行吸收轉化。 ***經濟論壇在2013年統計,到2030年,綠色金融每年需要增加相當于全球GDP的1.5%,今年的預算報告,節能環保安排了2000多億。 在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何建坤表示,中美聯合聲明中,到2030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要達到峰值,非化石能源比例達到20%左右。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經濟新增長點和資金的新需求。 而中國經濟增速換擋,他認為對于環保及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是利弊共存。一方面,投資規模增速將隨之放緩,意味著水泥、鋼鐵等高耗能的原材料產品的需求增長放緩。預計“十三五”期間,鋼鐵、鋁、銅、水泥、陶瓷、平板玻璃等高耗能產業都可以在2020年左右或者2020年之前達到峰值,這意味著能源的消費會放緩。這為綠色增長提供了時機。另一方面,過去總的能源需求量比較大,可再生能源發展,煤炭也在發展,對過剩產能的消化將會帶來負面影響。